【故事里的绿康】00后“青苗”闫伟杰:用青春守护夕阳 以创新点亮希望
发布时间:
2025-07-15
【 编 者 按 】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3.1亿,占总人口的22%,专业照护人才缺口超过百万。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,绿康医养集团"青苗计划"正在培养一批新时代养老护理人才。下面,我们要讲述的是滨江绿康阳光家园护理员、“青苗计划”代表闫伟杰的故事,看看这位用青春温暖夕阳的“小闫老师”,如何用创新思维为传统养老照护注入新活力。
在杭州滨江绿康阳光家园的认知症照护中心,每天早晨7点,总能看到一个年轻的身影轻快地穿梭于走廊间。青春阳光的闫伟杰,是这里最年轻的护理员,也是长者们口中的“小闫老师”。他负责的15位长者中,年龄最大的96岁,最小的63岁。在这个以高龄长者为主的空间里,这位2003年出生的护理员用自己独特的方式,为传统养老护理注入青春活力。
青春赋能 记忆有"术"
“早上好,王奶奶!我是小闫,我们又见面啦!”这样的问候,闫伟杰每天都要重复很多遍。对于认知症长者来说,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开始。但这位00后小伙从不觉得厌烦,反而每天耐心地用手机记录长者们的生活片段,制作成“回忆短视频”。
“看到赵奶奶对着自己年轻时的照片挺直腰板,看到吴爷爷因为孙子的视频乖乖吃药,这就是我每天最大的收获。”闫伟杰说,“照护不是单向付出,而是双向治愈。爷爷奶奶教会我生命的厚重,我希望用年轻的方式,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鲜活。”

以心换心 创新“增值”
在传统护理工作之外,闫伟杰融入了许多年轻人的创意:他把晨练变成“健身操PK赛”,用平板电脑播放经典老歌作为背景音乐;运用“触感记忆”,刺激长者的感官认知。他不仅教长者涂鸦,也会教长者织布。这些创新方式不仅让护理工作更加生动有趣,也显著提高了长者们的参与度。
最体现闫伟杰专业素养的,是他对长者行为背后的深度解读:抱着娃娃的李奶奶;挂着听诊器的王爷爷……都能从他们的情绪、职业习惯来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。这些创新举措不仅让日常照护变得生动有趣,更显著地提升了长者的参与积极性和情绪稳定性。

双向成长 让爱循环
这份满载温情的工作也同样伴随着考验。值夜班时,面对某些长者因病症产生的躁动与言语冲突,年轻的闫伟杰也曾彷徨动摇。但最让他动容的,是每次安抚过后,长者们恢复平静时那抹歉意的微笑:“当看到他们安睡的面容,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坚持的动力。”
闫伟杰已从普通护理员快速成长为楼长助理。作为"青苗计划"重点培养对象,他在系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,更将照护区看作自己最生动的实践课堂:爱弹钢琴的音乐老师教会他生命的韵律,痴迷解题的老教授让他领悟坚持的力量,勤做缝纫的奶奶传递着手作的温度......这些可爱的长辈们用各自的方式,给予这位年轻人最温暖的人生教育。

【 编 后 语 】近日,《浙江工人日报》以《用爱守护“夕阳红”》为题报道了闫伟杰的故事,引发公众对养老行业青春力量的关注。闫伟杰这位新生代护理员,正以专业与温度重塑行业形象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,养老护理不仅是一份职业,更是一份值得年轻人投身的事业。
"青苗计划"将持续为绿康培养输送像闫伟杰这样的优秀人才,让更多年轻人在这份充满爱与责任的事业中找到人生价值。如果你也有一颗服务长者的心,欢迎加入我们,一起为养老事业注入青春活力!
上一页
更多机构